登录 | 注册 | 免费发布商机 | 会员服务说明 | 搜索 | 意见反馈
·设为首页
·在线支付
·铭万商机
热门: 关于开展2016年度预拌(商品)混凝土行业优秀试验室主任评选活动的通知
相关新闻
产品推荐
金矿破碎流程机械设备
机制砂石骨料场设备
钢渣细碎首选设备复合..
当前位置:首页 >> 行业新闻 >> 正文
数字经济浪潮之下,混凝土企业在转型中忽略了什么?
我要打印   IE收藏   放入公文包  
文章来源:中国商品混凝土网    添加人:ycr225    添加时间:2022-4-28 14:18:35

数字技术、数字经济是当今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机,是新一轮国际竞争的重点领域,也是未来十年甚至更长时间中国经济的重要驱动力。十四五规划中我们可以看到国家对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视,一系列政策被多次提及,为其发展保驾护航。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,共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,已经成为国家的当务之急。

新一代数字技术,如5G、大数据、云计算、物联网等,加速了数字经济向社会经济诸多方面的渗透。这无疑成为支撑其加速发展的助推器,也为许多创新型企业带来了“机会之窗”,越来越多的企业成为数字化创新发展的参与者和塑造者。在此背景下,各行业如何利用新技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化变得尤为重要。

混凝土产业数字化需涵盖各环节

国务院印发《“十四五”数字经济发展规划》,对“十四五”期间的数字经济发展作出全面规划。大规模发展数字经济产业,推动全社会数字化转型已作为顶层设计重要部分。

《规划》中有一些直观的数据:到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占GDP的比重要达到10%,2020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占GDP的比重为7.8%。

按绝对数值计算,到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产值大概为15万亿元,是2020年的两倍以上,新增产值接近10万亿元。

在国家政策以及市场的双重作用下,各行各业也在加快数字化步伐,混凝土产业也是如此。然而,从行业整体来看,不少企业只是将重点放在了ERP、内部财务系统等层面来进行数字化变革,却忽略了前端需求链的重要性。

新形势下,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成功,不仅要求企业对内部基础设施进行升级,更需要对企业内部经营管理、外部客户服务的重塑。

数字经济的本质是连接,混凝土企业要想转型成功,势必要保证每个环节都实现数字化。数字化的深度决定了企业的竞争力。数字化转型的下一程,企业的关注点应有更多延展,实现企业内部业务与外部客户紧密连接,重新构建以客户为中心的业务逻辑,才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。

也就是说,在数字经济的发展浪潮中,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行业属性、结合行业特点加快建立完善的数字化基础设施,不仅要建设ERP、MES、SFC等数字化系统,还要形成一个更加智能化、数据驱动的管理、营销和运营体系,以形成持续的发展驱动力。

重建以客户为中心的业务逻辑

毫无疑问,混凝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已经拉开维护。从过去信息化到如今数字化的过程中,企业也逐渐认识到除了企业内部的数字化以外,也高度关注企业外部即客户的连接,了解需求端的真实需求,以客户为中心去运营。

中山三和混凝土有限公司就是因为早早就意识到了连接的重要性,在转型过程中非常关注前端客户的需求和体验,利用新型互联网技术,连接生产、市场、物流、服务等环节,才得以在数字化道路上迈出了坚实且有效的步伐。

持续创新 做数字经济的助推器

回顾国内早期的混凝土行业,企业广泛采用国外品牌的设备,卡脖子问题层出不穷,使用成本高昂。

与此同时,我们看到正因为一部分优秀企业多年来坚持自主研发,坚持创新驱动,如今成果斐然。以国内混凝土企业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供应商上海思伟为例。

自2001年成立以来,上海思伟从国内第一代自主研发的配料控制系统,到如今的砼行一体化,始终坚持创新,不断引入移动APP、AI、大数据、区块链等新技术,并持续完善产品构成,打造出可覆盖混凝土企业业务全流程的砼行一体化系统,帮助搅拌站实现内外连接,帮助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,无疑是企业数字化改造和转型的强效助推剂。

[1] 页次:1/1页 转到



中国商品混凝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:
① 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中国商品混凝土网( http://www.hnt188.com)”的所有文字、图片和音视频稿件,版权均为“中国商品混凝土网”独家所有,任何媒体、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“来源:中国商品混凝土网”。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。
②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,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。其他媒体、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,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,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,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。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。
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。
Copyright © 2006-2007 中国商品混凝土网 All Rights Reserved.    京ICP备06011358号-5
期刊订阅:550990891-余   业务合作:395001279-李   广告业务:652559697-焦   编辑部:1187335290-杨   会议培训:651192489-汪  
电话:010-51164656  传真:010-65474277  E-mail:chinarmc@126.com